本章副标题:相约巴黎,十五年后!
“对了,尼奥。你的书印出来了。”
听到约翰这么说,我们的袁大师心里反倒是奇怪了,现在有没有电脑打印,怎么这么快捏?
麦考尔先生汇报道:“其实在我们打赌那天海伦就已经找印刷厂开印了,现在她听了你的话,印的是单行本。”
“喏,这是给你看的校对本。”
袁燕倏拿过来翻了一翻,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倒不是觉得印刷质量不错,而是确认布朗小姐很服从命令地把里面的人名给改了,还特意在开头加了一个说明:
“本书并非虚构,乃是作者根据书中同名人物经历改编。
另外很荣幸地告知读者们,书中主角们已经移民到了美国纽约。他们开了一间甜品店,地址就在520号,第五十六大街,布鲁克林区。”
我们的袁大师是多么传统滴淫吶,他秉承着孔老夫子的教诲,那就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所以他非常“好心”地帮着反美斗士们开的甜品店,在自己的《浓情巧克力》里面打了一个大大的植入性广告。
现在这本书的女主角叫薇安-萝歇尔,男主角叫林登-万,女主角带的十岁拖油瓶当然就叫艾纽卡-萝歇尔。因为这本书里没有亚洲人出场,所以庄昆仑同志幸运地躲过一劫。
海伦-布朗小姐作为我们袁大师忠实的学生和跟班,就把先印出来的那些校对本送给了她文理学院的同学们。这些文艺女青年们看完这本《浓情巧克力》之后,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直奔“黑与红”甜品店。
这就让反美斗士们吓出一身冷汗。
“我们可以说,袁燕倏先生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始终走在时代之前。在他早期作品《浓情巧克力》中,他塑造了一位坚强自信却不失女性魅力的女主角。这是在全世界文学作品中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女性角色……”
“在呼啸的北风中,单身母亲薇安和女儿艾纽卡走进一个平静而闭塞的法国小镇。她们带来的巧克力,更让这个几百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地方泛起了甜蜜的波澜。美丽的薇安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能洞悉小镇每个人的喜好与口味,满足他们心底隐秘的渴望。在她的店里,没有爱的,找到了温暖;没有家的,可以栖身于此,喝一杯暖暖的热巧克力;受到欺凌的,也在薇安亲手调制的巧克力中找到了勇气。封闭灰暗的小镇恢复了一丝色彩与活力……”
“然而小镇中以牧师雷诺为的顽固守旧力量却将她视为异类,唯恐薇安将他们传统的价值与生活摧毁得荡然无存。河上流浪者们的到来,进一步打乱了小镇的平静,其头领一位退伍的美国军官林登-万也扰乱了薇安的心……”
“我们可以把这本小说和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那本著名的《简-爱》来做一个比较。两本书都是描述各自的女主角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两本书对于女主角的塑造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
“简-爱自然是一位自尊自强,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不过她经营的还是她的爱情和婚姻,只有通过这两者她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所以说,她所代表的女性符号其实也不过只是一个男性的附庸。当然这是作者受到了她所处时代的限制,不管怎么说,在十九世纪中叶有这样一位女主角已经是突破性的文学创作了。”
“而薇安-艾纽卡和简爱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从表面上看,巧克力店女老板比起家庭教师更符合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她有着温和的性格,浓重的母性还有女性的那种柔媚。可是她不用依靠男性就能独立维持自己的生活。爱情对她来说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这两本书同样描写了女主人公对于男主人公的拯救。可是简爱获得拯救的能力是因为她得到了一笔丰厚的遗产,这才能照顾受伤致残的罗切斯特先生。而薇安-萝歇尔仅仅凭借用自身的爱和魅力,就把一位饱受战争折磨的前军官从灰暗的生活中解救了出来。”
“一位男性,一位东方男性在1920年左右写出这样的小说、这样的女主角,真的是一件令人非常惊异的事情。笔者第一次读到这本小说,并知道作者是一位东方人之后,就对那里的男性有了一种憧憬……”(译者注)
译者注:在作者16岁那年,她遇见了一个中国男人胡陶乐(音译)。这位越南华侨帮助她家渡过难关,也成为她的第一个也是终身难忘的情人。她根据这段经历写就了那本著名的半自传体小说《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