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的些许动荡并不能影响大局。
李靖凭借着与张伦,宇文镬良好的合作关系,渐渐掌握了主动权,与张伦两人商议一番之后,张伦和宇文镬开始进剿山蛮。
而李靖则专注于春耕诸事,成都平原这样的产粮区若不能稳定的进行耕种,获得丰足的粮食以及其他物产,那必然沦为战略上的失败。
按照李靖的估计,他们将有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经营益州,如果柴绍,张镇州等没有来攻的话……
中原战局和蜀中的战事息息相关,萧铣的动作将决定哪里是今年的主战场,李靖等人自然不敢疏忽。
…………………………
三月末,突厥使节阿史那牡丹率人北归,辞别的时候郑重重申两家之好,显然她在长安的所见所闻,让她对这个新兴的王朝的前景颇为看好。
同样的她也在忧虑中踏上了北归之路。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南北两个邻居不管是谁强大起来,都将是对方所不愿看到的场景,这与他们结盟与否并不相干。
所有的盟约都建立在实力之上,南北两国缔结盟约无数,可又有谁会一直遵守下去呢?
阿史那牡丹在离开长安之际,便已经在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向可汗叙述他在这里见到的一切了,又该向可汗提出怎样的建议才合适。
值得庆幸的是,南边的诸侯们还在相互厮杀,而突厥汗国的人们却还能聚集在一杆金狼旗之下。
李破的表现也不差她什么,他告诉阿史那牡丹,一直以来他都不曾破坏互不侵犯的诺言,希望突厥也能遵守下去,不要再让阿史那求罗率军南来侵扰的事情生了。
两个人都不再提伽蓝公主的婚事,因为那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两边都默默的接受了下来,李破忙于铲平诸侯的事业,阿史那杨环也不想在现在大张旗鼓的告诉所有人,她把女儿嫁给了天神之鞭。
所以口头约定之后,也就不再拘泥于形式,这也显示出了他们联姻的脆弱性,所谓的盟约随时都有可能失效。
让李破松了一口气的是,今年战事生的时候,应该不用再防备来自北方的威胁了,刚在这里定下盟约,转头就派人来攻,也只有李渊父子能干的出来,阿史那杨环应该没那么无耻。
当然了,那都是玩笑,主要还是突厥没那个条件能准确获得南边的消息,有些大事生了,消息传到突厥王庭的时候,早已时过境迁,做不得准了。
就像是射匮可汗率军去攻打突厥王庭,事情过了一年才从草原传到他的耳朵里,你说消息延迟的有多厉害?
…………………………
突厥王庭的使者刚刚离开,他们的同族西突厥的消息便辗转来到了长安。
消息是从射匮可汗的亲族那里传回来的,因为他们正被驱赶着来到敦煌区域,在跟梁州总管范文进取得联系之后,在那里停下了脚步。
射匮可汗死了,他是在逃回西突厥之后病重而亡,他的弟弟统叶护可汗继位,他第一个要做的不是为他的哥哥报仇,而是大肆清洗射匮可汗的亲信。
就像当年射匮可汗追杀处罗可汗一样,在东西突厥都属于正常操作,尤其是雄踞西域的西突厥,他们内部的斗争要比突厥王庭残酷的多。
阿史那容真就曾光明正大的砍下兄长的头颅,并随即成为了西突厥的始波罗,可见其规则之野蛮。
东逃的射匮可汗残部有一两万人,并不打算降唐,意思是借一块地方歇歇脚,然后还准备杀回去争权夺利。
统叶护可汗也没工夫再搭理他们了,他要收拢部族的权力,争取统兵将军们的支持,除了防备突厥王庭的进攻之外,他还要面对西域各国的反叛,以及铁勒诸部的威胁。
无疑他接手了一个烂摊子,当然了,比起杨广和始毕可汗留下的一地鸡毛来,他那只能说是还好吧。
射匮可汗是一个地道的扩张主义者,从他把处罗可汗赶走以后,便开始了他那充满了征战和杀伐的事业。
直到他被阿史那求罗击败,他已经将西域诸国都纳入到了西突厥版图之内,西突厥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东到敦煌,西至西海皆属西突厥治下,影响力渐渐扩展到了中亚地区。
按照实力而言,此时的西突厥比之突厥王庭并不逊色,不然的话射匮可汗也不可能率军东来。
而统叶护可汗接手的就是一个遭到了重创,将盛未盛,将衰未衰的庞大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