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三是金庸关人氏,家住城西三里远的瓦岗山下于家村。站在村后的瓦岗山上,便能看见桂金庸关西门。
金庸关又叫韦城,金庸关是马三保来做韦城守将时,朝廷不知道为何改的,对于此事,于小三是不关心的,他关心的是怎么养活一家四口人。
他家有四口人,一个驼背的老爹、一个瘸腿的老娘和比他小五岁的妹妹。兄妹俩都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现在妹妹于小花十五岁,他二十岁,兄妹俩很懂事,知道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于是,十一二岁就出来做事补贴家用。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的,但父严母慈子孝,一家人和和睦睦,倒也还算安宁。
不过,就在一个月前,于家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一开始是几名金庸关帅府的衙役带着些隋军士兵,来到于家村,说是瓦岗反贼要大举进攻金庸关,让每家每户出一人入伍,等打退了反贼,便可再回到家中。
于家四口人真正能赚钱的只有于小三一人,妹妹虽然有十五岁,但是也是个大姑娘了,算是闺中女儿,不好天天抛头露面,除了在家织布忙活家务外,也赚不了什么钱,父母更不用说了,都是残疾人年纪又大,做得了什么?他家又只有他一个男丁,如果他都走了谁养活父母?
想到这些,于小三就去求带队的隋军军官,希望他能宽容一下,让于小三在家照料父母。
一听于小三想逃兵役,隋军军官不干了,骂骂咧咧地带着一帮人砸了于家本就破烂不堪的大门,在于小三家里鸡飞狗跳地搜寻一番,找到了几件像样衣衫和两只下蛋母鸡,架着于小三便走。
不幸中的万幸是父母和妹妹外出挖野菜去了,不然他妹妹说不得就要遭殃了。
于小三是老实人,就算是如此,他也是逆来顺受,只是在被抓的路上对着乡里乡亲呼喝:“各位乡亲,麻烦你告诉小三父母,说小三去服兵役了,让他们别担心。”
本来于小三想着打退反贼后可以回家孝敬父母,可是好景不长,金庸关竟然被反贼占领了,他也成了反贼俘虏,幸运的是反贼不强迫他服兵役,他本想回家,可是后来听说留下服兵役有数兩银子的安家费,于小三长到二十岁这么大,就没见过家里有一两银子的时候。于是,想着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他留了下来。
留下来,在当时看来确实是明智之举,放假期间,于小三回过一次家,他现家里分了田不说,由于他主动投诚还给了一两银子给他父母补贴家用。这让于小三感动不已,他誓他一定会誓死报答他们的皇帝。
这一次攻打江都,他奋勇冲杀,哪怕是身中数枪,也不肯后退一步,就是为了钱行他的誓言。
可是,一切美好景象在昨天又一次破灭了。
昨天,不知什么时候各营军帐内多了一支支带有信函的箭矢,早上晨练时走的急,他们没注意到,回来休息后才慢慢有人现。信函上介绍这些箭矢是刺头营幸存军士射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他们一个事实:是大帅故意坑害刺头营将士,致使刺头营全军覆灭。让他们特别小心别上了大帅的当。
于小三听的将信将疑,虽然他不怕死,但是也不想无缘无故被害死,这样死的不值得。可是,想到朝廷(大秦)对他不薄,在那些相信的士兵闹腾时他没有参加进去。后来将军们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他的担忧又随之消失了,他也觉得刺头营那帮无赖兵油子不可靠。
不过,就在今早上,他训练完处理自己受伤的手臂时,他现枕头底下有一封信,是他一个同村表亲写的,这个表亲是一个无赖,以前没少欺负他,上次也被马三保抓来服兵役,投降朝廷后,又进了刺头营。
本来于小三不想看这封信的,可是不知为什么,犹豫了好半天还是打开看了起来。可是越看他的表情越难看。
信上说了什么?原来他这个表亲跟他说,他父母已经被朝廷征去军垦种田了,而让妹妹也被一帮兵油子给迫害,受不了打击自杀了。他这个表兄就是打听到这些事,后来又被岳飞现了,岳飞为了不让他把消息传出去,才把他放到刺头营送死。
看到这些,于小三坐不住了,他得去其他营帐打听一下消息。
于是,匆匆收拾了一下伤口就起身来到了隔壁的营帐,可是,他还没进营帐就听到里面大吼大叫的,仔细一听。里面说的情况和他一样,一个兄弟的媳妇被一帮兵油子残害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