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不想对孙坚说的太多,不是他自视甚高,而是他真的不知道皇甫嵩会如何谋划细节,一件事一千个人去做有可能得到一千种结果。
皇甫嵩本身就是名将,跟在他身边的人也都是这方面的老手,张翔无法准确的猜出皇甫嵩接下来怎么做,尤其信口开河,还不如闭口不言。
自己也有了一个缓转的余地,省的自己最后猜错了,图招人笑话让孙坚觉得张翔不可靠,还不如说出一点肯定会生的消息,让孙坚觉得张翔很有能力。
离间之计要条件就在与被离间的双方处于实力相当的情况之下,而现在的情况是北宫伯玉却是起事之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头领,离间这样的人得到的效果只能是有效的。
张翔觉得皇甫嵩最后可能先放过北宫伯玉,不过这也是张翔的猜测而已,究竟如何还要看明天的交战才能下结论,张翔现在的能做的只有好好整顿兵马了。
皇甫嵩的营地建在很开阔的地方,既适合投入大规模的兵力,也适合骑兵的冲杀,北宫伯玉终于来汉大军的面前,张翔处于汉军的左翼。
张翔不止一次看到过骑兵威势,但每一次都给予张翔同样的震撼,更何况那些来自大汉内地的士卒,他们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这样大规模的骑兵。
他们的震撼就可想而知了,张翔看见很多的汉军士卒腿部都在打哆嗦,张翔就知道此次的叛军之战一定是一场长久的大仗。
汉军士卒要适应这种场面还要一段时间,北宫伯玉也没有贸然冲进汉军的阵营,他只是先锋部队,没必要在此处拼命,尤其是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
叛军阵营的这支先锋军都是北宫伯玉的手下,他可不想为了边章韩遂等人而得到过多的损失,不过北宫伯玉也没有选择退缩。
他知道如果自己一旦退缩,叛军的士气就会消弱,他虽然不喜欢韩遂等人。但更不喜欢叛军会失败,那也就将要意味着自己的灭亡。
北宫伯玉没有让手下的骑兵过多的接近汉军,而是用骑兵的速度在汉军的周围跑动,不断的挑动汉军的士卒。而且这些骑兵的跑动还有一种无形的规律。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进入汉军弓箭的射程,同时用骑射攻击汉军,并且见好就收马上离开危险的区域,张翔不知道这种规则是否是训练出来的。
还是一种本能的默契和习惯,不过这样攻击的效果真的很有效。皇甫嵩也不能作势这种情况而不管,用汉军的军阵缓缓的向叛军压去。
皇甫嵩不愧是名将,统兵很有一套,这些汉军的士卒大多都来自各地,相互之间都不熟悉,但是却可以通过短短的几天之内把这些士卒整合的有模有样。
至少没有出现混乱的情况,汉军的士卒踩着鼓点向叛军前压去,盾牌立在汉军之前防御叛军的箭矢,北宫伯玉只能不断的向后退。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李文候带兵前来,叛军阵营主要分为四大阵营。北宫伯玉,李文候,边章,韩遂各领一方,北宫伯玉与李文候交好,边章和韩遂表面交好,但实则各怀鬼胎。
李文候听说北宫伯玉跟皇甫嵩对上了,就马上派兵救援,而边章韩遂却按兵不动,北宫伯玉与李文候的部曲合在一起就有四万骑兵。
李文候带着三万骑兵救援北宫伯玉。其声势更加浩大,北宫伯玉也有了跟皇甫嵩对抗的资本,分出两万骑兵从两翼攻击汉军,自领两万骑兵对抗皇甫嵩。
此时的张翔也没有时间看战场局势了。李文候带着一万骑兵向着张翔处于的左翼攻来,这股骑兵迎着汉军的箭矢冲毁了汉军的阵营。
撞毁了汉军的盾牌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不断杀进,战法非常的野蛮但都非常有效,左翼指挥官是皇甫嵩之子皇甫郦,在皇甫嵩身边待久了,皇甫郦也学到了皇甫嵩身上的狠劲。一直也没有动用左翼的骑兵。
直到叛军的骑兵深入汉军左翼,失去了机动能力,皇甫郦才让左翼的骑兵出手,攻击这支叛军骑兵的两翼,打算把他们拦腰折断。
这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吧!张翔率领的骑兵动手了,其实张翔也想在后方指挥作战,毕竟那才是他的专长,不过可惜这里不是他来主事。
这就是大树荫下乘凉的坏处吧!虽然省了不少的麻烦但也失去了自主性,张翔只能率军冲杀,不过在冲杀的过程中张翔逐渐的减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