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365趣书吧 > 法医灵异档案 > 第三十一章 追查

第三十一章 追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细致的勘查过后,没有找到任何人为痕迹,这让我倍觉困惑,百思不解之下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望向李剑。他是专业的痕迹学专家,一直以来又担任着刑侦队长的职务,刑事侦查这方面显然要比我强的多。

“我暂时也想不明白。”李剑皱着眉摇了摇头,随后将手指向了电话,“最初我猜测犯罪嫌疑人使用电话之后伪装了现场,可你看听筒和听筒架的上面,那坨风干的鸟粪可以证明电话确实没有人动过。”

“据我所知,只要小心一点儿,风干的鸟粪是很容易被剥落下来的。而如果再谨慎一些,也是能够完全复原的,犯罪嫌疑人会不会利用了这一点?”用鸟粪作为电话没有被动过的证据,我觉得缺乏说服力。“不会。”李剑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否定,“疯子,在痕迹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要是生过的事情,就一定存在可循的痕迹。很多案现场之所以找不到痕迹,大多数都是被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破坏了,可

这不代表没有痕迹。就拿这部电话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真的使用过并且做了伪装,那么听筒与听筒架缝隙中的流向形鸟粪是一定会遭到破坏的,可事实上并没有。”

“那就是说……没有人使用过这部电话?”我看了看所谓的流向形鸟粪,想要在不破坏的情况下动电话,的确是没有可能。

“没错。”李剑点头,又将手指向了电话线,“这是固定电话,想要使用就必须将电话线连接起来。可你看着断茬处,不存在任何衔接过的痕迹,所以我可以下个笃定的结论,没有任何人动过电话。”

“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

“什么?”“有人使用了电话号码的伪装变更软件?”我提醒着李剑,“科技水平的不断展,受益的不仅仅是我们刑侦办案人员,犯罪嫌疑人同样也从中获取了极大的便利。前不久经侦队破获的那起巨大电信诈骗案,不就证明了犯罪团伙使用了新型的高科技犯罪手段吗?明明是外地的手机号或者座机号,通过安装软件,来电便会显示成本地号码,与孔荷频繁联系的那几个电话号码,会不会也是以这种方式出现在她手

机上的?”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李剑沉思少许,叹了口气,“如果犯罪嫌疑人真是这样做的,我们想要追查真实的电话号码难度就太大了。”

第一,无法确定电话是从什么地方打来的,是本市、还是本省、抑或是国外,都存在着可能。

第二,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是座机、还是手机、抑或是网络电话,这些排查起来也绝非易事。

第三,如果真使用了这种方式,那说明犯罪嫌疑人的反侦察能力是很强的。基于此,他在购买电话卡的时候会不会做手脚?虽说国家正在当下大力推行实名制,可通过不正当渠道弄到几张电话卡并不难。

第四,即使从孔荷手机中能够确定通话时间,但想要将犯罪嫌疑人挖出来也是大海捞针。现在的通信如此达,每个时间段有着成千上万的电话拨打出去,一个个排查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第五,可以联系电信部门,让他们提供伪装号码的信号射基站源,可能不能锁定伪装之前的真实电话号码依旧是未知之事。就算是能够锁定,电话号码没有绑定身份依旧无法锁定犯罪嫌疑人。

李剑所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通过细致梳理,我还是从中找到了一个急需查证的问题。

“剑哥,犯罪嫌疑人使用电话号码的变更软件可能性很大,若盯着这条线查下去,不仅费时过长、耗财耗力,可能最终还不会有什么收获。与其这样大海捞针,我觉得咱们不妨换个思路去想。”

“比如呢?”“比如,锁定这几个IC卡电话亭。”我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了下去,“钢厂私有的这几部IC卡电话,已经能够确定没有被动过,那也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确是使用了电话号码的变更软件。基于此,我们

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犯罪嫌疑人是知道这几部电话还能使用的。更准确的说,这几部电话的号码他(她)是一清二楚的。”

“虽说我没有见过电话号码变更软件,但我相信是能够人为设置号段所在地的,否则那些电信诈骗团伙不会频频得手。但在孔荷案中,情况是有着极大不同的。”见我沉默,李剑继续说了下去。

先,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犯罪嫌疑人十分的狡诈,而且反刑侦能力很强,他(她)应该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其次,刑侦人员最怕的不是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的犯罪,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比如人迹罕至之地的“河飘”“路倒”,这种没有预谋的激情犯罪,往往线索少的可怜,侦办起来难度极大。

最后,犯罪嫌疑人的反刑侦能力如此之强,他不可能不知道,随机设置的电话号码,给警方造成的困扰会更大。

综上所说,这几个电话号码绝对不是提前预置好的,而是一种“巧合”。或者说,犯罪嫌人只是随机挑选了相邻的号段。

李剑是痕迹学专家,刚才分析那坨鸟粪的时候运用了行为痕迹,现在阐述号段的事情又延伸到了心理痕迹。

我不得不承认他的专业能力很强,搁置在常见案件的侦办过程中,完全可以作为痕迹分析的典型案例。

可在此时,我必须对他做出反驳,因为师大的案子不是普通命案所能比的,这从案件性质摇摆于自杀和他杀之间便能窥见一斑。

“剑哥,我还是觉得有问题。”

“什么问题?”

“你刚才所说的“巧合”的问题。”梳理下思绪,我继续说道,“假如犯罪嫌疑人真的使用软件随机设置了号段,那为什么不是其他地方的电话,偏偏就是钢厂这里?”

“既然是随机,就有任何的可能。”

“好,那我们继续往下说。随机的确有可能选择钢厂附近的IC卡号段,为什么如此凑巧选中的全部都是钢厂私有的?”

“这个……”李剑皱了皱眉头。我没有给他思索的机会,继续说道:“还有,我们都知道,因为手机的普及,街头IC卡电话几乎已经全面废弃了,很多的号段都被回收再次利用了起来,钢厂虽然因为某种原因保留了这些号段,可知道的人

却是少之又少的。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犯罪嫌疑人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号段是能够使用的?”

“如果他(她)通过了反复的设置尝试呢?”一名同事忍不住说了句。

“这不可能。”我还没说话,李剑便直接否定了,“当整座城市的IC卡电话几乎全部废弃的时候,犯罪嫌疑人绝不会再打这样的主意。他之所以这样做了,排减之后就剩下了一种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