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则渐渐的陷入了沉思。
“国家高技术研究展计划”的核心是展计划,而计划是必须要有前瞻性的。另一方面,前瞻性太强而现实性不足的项目,又难以存活。
中国并不是一个科研资源充沛的国家,事实上,地球上就没有哪个国家的科研资源充沛到,能同时兼顾前瞻性和现实性。
因此,如果要设计一个公共开支计划的话,连续性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将此要求翻译的简单一些说,最好的计划,就是又有展计划,又能立即看到成效,并且,随着资源的投入和时间的延续,能有较好的成长性。
当然,如此完美的计划,通常是不存在的,于是,设计者的工作,就需要决定究竟偏向于哪个方向了。
只考虑三个月以内能挥作用的科研项目,自然不行的,可要是三十年后才挥作用,中国恐怕也等不起。
再考虑到科学价值,以及负责实际操作的中国生物界的科研水平,留给杨锐的选择,真心不多。
杨锐将原版的863计划拿出来,修修改改,又改改修修。
要想见到乔公,就要说服朱院士采纳自己的方案,而要朱院士采纳杨锐的方案,这份方案,就必须非常惊艳才行。
杨锐有资格制作一份生物学的展纲要,这算是他的分内事,或者说,任何教授级的学者,都有资格写这样一份方案出来。
但是,要说服朱院士采纳,不说是全文采纳,就是部分采纳,都是不容易的。
因为,撰写某个行业的展纲要,本身就是一份荣誉,一种资格的体现。
杨锐还没有排他性的资格。
所以,在这项工作中,杨锐与其他人是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的,最起码,相距都不太远。
好在,每一份863的展纲要,在每次改版之后,都要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就减轻了杨锐大量的工作。
没用太长时间,杨锐就整理好了思路。
再回过头来,就见景语兰蜷着腿,舒服的靠在沙上,读书读的入神。
“在看什么?”杨锐合上了自己的记事本。
“咦,你做完工作了?”景语兰没有立即回答。
杨锐点点头,道:“剩下的明天再做。”
“你不用管我的,这样感觉挺好的。”景语兰微微一笑,坐起来了一些,又道:“我在看去年的《当代》的合集。”
“哦,有什么好作品吗?”杨锐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到了景语兰身边,和她只隔一个扶手的距离。
“我也刚刚开始看。”景语兰闻到杨锐身上的气息,声音不由的降低了一些,声线却是更加的圆润了。
“看看目录,咱们一起选一部看。”《当代》是国内知名的文学刊物,既刊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片小说,也收录讲谈、纪事等栏目,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里,可以将它看做是一个回馈时间长达两个月的文学论坛。
对于80年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两个月就能看到一本《当代》,而且可以写信和投稿,简直是伟大新世界的降临。
在电视节目极少的情况下,杨锐时不时的也会买几本杂志看一看,固然是不能体会到网络时代的即时反馈,总归不是生硬而沉默的。
“你喜欢看哪种类型?”景语兰好奇的问杨锐。
文学是属于时代青年们的属性,景语兰也不例外。
现如今,喜欢文学根本不是一个标签,而是全民属性,包括不认识的老先生,也愿意听一听评书。
杨锐的手放在目录上,顺着作者的名字,一路划下来,继而停留在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上。
“王朔?你看过他的书吗?”杨锐顺着作者名,找到了书名,不禁笑道:“《空中小姐》?很与时俱进呦。”
“那就看这篇。”景语兰找到了书页,找到了王朔的简介,讶然道:“这是他的第一篇小说作品呀。”
“恩恩,看他的笔名,像是会出名的样子呦。”杨锐说着向前坐了坐,好看的清楚一些。
“坐上来吧。”景语兰娇嗔的拍拍沙,让出了一些位置。
杨锐立刻欣喜的挤了上去,并向景语兰靠了靠。
窗外的星空繁复,令人迷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