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趣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365趣书吧 > 目标瓦良格 > 第八十三集:生产线

第八十三集:生产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朱部长转身就对谢部长说,“14架太多,我们一定要控制数量。”谢部长点点头,“嗯,我们争取15架以内打通生产线。”

参观完总装线以后,一行人又到了雷达和动机部件仓库。苏-27的雷达是N-001型,仓库里大概摆放了5台。龙镇海本来就是雷达专业的,就好奇的走上前看了看,然后问技术人员:“这雷达看着挺大,探测距离是多少?”

“最大探测距离120公里。”对方回答。

“那多重呢?”

“500公斤。”

“这么重?!”龙镇海是舰艇雷达的专家,在他映像里,舰艇雷达可以这么重,飞机的能这么重,那还能飞吗?

朱部长小声对他说:“美国人F-15的雷达只有150公斤,探测距离也差不多。苏联人的东西就是这样。这雷达用的是倒置卡塞天线,不是现在主流的平板缝隙天线,系统集成度也不行,不过总体性能还行。”

单论零部件水平,前苏联,直至今天的俄罗斯,是没法和美国比的。不光雷达,苏-27的动机AL-31,总寿命只有600小时,300小时就要次翻修。而美国人的F-100,也就是F-15的动机,寿命大概有2000小时。指标几乎不是一个量级的。

对此,俄国人的解释是,“打仗的时候,一架飞机很少能生存50小时以上,所以寿命做那么长有什么用呢?”

这话看似有道理,可是和平时期,飞机总要训练,总不能训练个600小时就换动机吧。

这就是老毛子。

谢部长给生产线上的设备都拍了照。现同一条生产线上,各类设备的年代和先进程度差异较大。有很新的,也有用了十几年的;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也有手工操作的。

“实用主义者。”谢部长给了这个评价。

对生产线的考察比较顺利,中午KnAAPO请谈判小组吃饭。说起来,KnAAPO和中国空军还颇有渊源。最早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时候用的米格-15就是这个厂生产的,当时KnAAPO在苏联航空系统中的编号还是126厂。126厂还直接负责支援在中国的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米格-17飞机,由此沈飞奠定了在中国歼击机制造领域的大哥地位。

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这饭桌上酒可没少喝。2年前,KnAAPO靠着中国的苏-27订单才给员工了工资,甚至还有年底奖金。现在,如果生产线谈成了,KnAAPO估计能让全体员工都到东南亚的海边晒晒太阳浴了。

“不管莫斯科的官僚怎么想,我们一定争取生产线在中国落户!” KnAAPO的负责人端着酒杯说,“这对我们双方都好!对莫斯科的某些人,也很好!”

负责人大概指的是当时俄罗斯的外长科济列夫等人。此君一贯亲欧美,典型的软骨头,对中俄合作,尤其是军事合作持激烈的态度。不过要是挨了总统叶利钦的骂,他有时候还会哭鼻子。

考察完共青城,谈判小组回到莫斯科,去拜访苏霍伊设计局。

车刚到楼下,龙镇海就看到门口站着一位头花白的老者,他身材健硕,满脸豪气,一看到朱部长,就上去热情的给了个拥抱。朱部长对谢部长和龙镇海介绍说:

“这就是苏霍伊设计局的局长,总设计师,大名鼎鼎的西蒙诺夫先生!”

果然是人中豪杰,这面相就说明了一切,龙镇海心想。

“上楼吧!我的中国同志们!”

西蒙诺夫热情的招呼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