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短,对于小小的华亭县来说,却在日积月累中发生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
丝绸的生意越做越大,因为有谢家的商业网络和漕帮便捷的运输和武力保障,再加上徐阶和海瑞的保驾护航,丝绸生意发展的顺利和迅速程度远远超出了程仲的预想。华亭一县的蚕农、丝农民供应的丝很快就不够用了,连周边的几个县都有不少蚕农加入了丝绸的生意,华亭县一跃成为松江府最富裕的大县!
海瑞的官声也因此远播,在清廉之名外又得了一个能吏的称号!要知道一条鞭法的改革可谓是举步维艰,非如此,朝廷那些改革派也不会只让一个小小的海瑞在华亭县小心翼翼的试水,甚至连撑腰都不敢明目张胆,就是担心改革失败了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一项改革最难的在什么地方?当然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对甚至反扑!一条鞭法的改革也是如此,如果被损害了利益的群体暗中,甚至公然反对,海瑞拿不出有效的处理办法的话,就很有可能半道折戟,县衙吏役的请辞就是第一波,好在的是海瑞应对得法,并没有酿成大乱。
同时,如果改革造成华亭县的税赋不能上交的话,海瑞这个知县也很难做下去。明朝对于地方官最重要的考核就是税赋是否能够足额且及时的上交。如果海瑞的官都丢了,改革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此,朝廷中很多人就等着看海瑞的“好戏”的。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游离于官场之外的丝绸生意将海瑞的难题全部解决了。
首先,丝绸生意将华亭县所有的蚕农、丝农甚至很多小手工业者全部绑在了同一辆利益战车上,让他们的收入大大的增加,日子也好过起来了。尝到甜头的这些人当然会拼死守护来之不易的这一切,谁敢来破坏,他们就会和谁拼命。
因此他们全力的维护海瑞这个父母官,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动海瑞头上的乌纱,谁就会被千夫所指。明代的这些官员很多都是清流,是很在意自己的名声的,谁愿意留下这个骂名呢?
其次,丝绸生意也极大的充盈了华亭县的税收,让海瑞的考核轻而易举的完成,每每还能得到上峰的嘉奖。
如此一来,海瑞的这个知县做的就稳如泰山了。
程仲本来是想将丝绸的贸易做到南洋各国的,有漕帮的帮助,程仲也有这样的实力和条件,但是因为海禁还没有解除,除非走私否则别无他法。再考虑现在他的底子还是太薄弱了,如果因此授人以柄,很有可能被人连根拔起,因此程仲还是打算再忍一段时间。
丝绸生意的收益一分为三,三分归谢家,三分归徐家,四分是程仲和海瑞的。海瑞是朝廷命官,当然不会落人口实,所以这四分其实大部分是进了程仲的口袋,因此程仲可以算是华亭县除了谢家之外最富有的人了。
而程仲和徐琨、谢江波之间更是好的要穿同一条裤子了。彼此之间还结成了异姓兄弟。徐琨虚岁二十八,为长兄,谢江波次之,程仲就只能委屈的当个小弟了。不过虽然是小弟,但谁程仲却是三人的中心,遇到了事还是要程仲拿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