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姨尸骨未寒,周同辉又上门来找晦气。
不过这一次,裴谢堂没跟他客气。
她不是裴拥俊,学不来爹温润的那一套,她暴脾气,火辣辣像极了六月正午的太阳,周同辉刚出现,三句话不和,她一手方天画戟直接将周同辉打了出去。
此一时彼一时,这一年,周同辉已经不是小小御史,而是成了尚书令下的供事官,挨了这一顿打,御史们吵翻了天,弹劾裴家的折子堆满了宣庆帝跟前的案牍,将裴谢堂从头到脚数落了一遍,更有人扬言,希望宣庆帝撤了裴谢堂的官职,东陆的前途不能葬送在一个女人的手里,否则他日必有大祸患。
周同辉不无得意的又晃到裴谢堂跟前来:“你以为凭你一个女人能拿我怎么办吗?裴谢堂我告诉你,要么,你跪在我跟前认错,代替你父亲赎罪,替你母亲陪我一生,要么,我就整到你人头落地,等你沦落到天牢时,我照样能得到你,还要你人尽可夫丢尽裴家的脸面,你自己看着选。”
“若我沦落到天牢的那一天,我必取了你狗命。”裴谢堂冷笑:“我先送你下地狱,到我爹娘跟前认错,顺便让阎罗王教教你如何做人!”
结局不欢而散。
不过,宣庆帝终究还是疼爱裴谢堂,打了二品大员,也只是勒令她禁足十天,罚她洗了一个月的马厩了事。
满朝文武要闹,宣庆帝懒得听,一纸诏书封裴谢堂为兵马大元帅,统领西北军。恰尚书令告老还乡,为了一碗水端平,勒封周同辉为新尚书令,掌管六部。怕因二人恩怨影响国政,又将军部职能改革,西北要什么,六部只有复核权,没有审核权。
至此,矛盾越激化。
到了宣庆二十二年末,终于,绷紧的线彻底断了。
起因是裴谢堂爱若性命的弟弟裴衣巷。
裴拥俊只有一个儿子,裴衣巷在裴家是自打出生就被大家疼爱在手心里的。可周同辉好死不死的,把主意打到了裴衣巷的身上。
二十二年除夕,周同辉曾派人意图绑架裴衣巷,被裴谢堂现,及时找回。不死心的周同辉又一次犯险,在正月初四那天,再一次劫持了裴衣巷。
彼时夜深人静,裴谢堂四处遍寻裴衣巷无果,高行止又不知道去了哪里,她连鬼养阁的人都来不及出动,带着四个亲卫寻遍了京城,最终在周家外得到一点线索。
心急如焚的裴谢堂立即闯入周家去救人。
具体过程如何已无需追究,只是在最后,在周同辉的书房,当裴谢堂推开门时,周同辉倒了下来,而她的手里拿着刀,尖头滴着血,证明她刚刚杀过人。
周家人目睹了这一幕,纷纷惊呼泰安郡主杀人了,她没顾得上这些,余光看见裴衣巷躺在周同辉的软榻上不知道生死,情急之下,不管不顾的迈过周同辉的尸体,将裴衣巷抱走。送裴衣巷回裴家后,她越觉得不对劲,所以连夜让人知会高行止,又将四大亲卫都喊离京城。本还可以有更周密的安排,只是当时她太过自信,加上醉酒没有精神没深入细想,总觉得宣庆帝不会杀她,就是这一份有恃无恐,让她做好安排后睡了个安稳觉。
然后,一夜醒来,锒铛入狱。
陶志勇身死,裴衣巷被抓入幽庭司,泰安王府满门抄斩。
复生之后,裴谢堂无数次的想过这件案子的其中关窍,只因为一开始被人误导,一直觉得陷害自己的人是朱信之,从未想过别人,思维不免受了限制。
如今线索渐渐多了,迷局豁然开朗。
这个局,一开始就是冲着她来的。
她死了,周同辉也没要得了好处。泰安王府军权旁落,朱信之捡了好处;周同辉身亡,尚书令空缺,孟哲平捷足先登。
好算盘!
如此一来,一举四得!
除了两个不喜欢的人,得了两份不外出的好处,孟家和陈家岂止是不亏,根本是赚大了!
不,不是孟家和陈家,而是这两家背后的主子,赚大了!
会是谁?
太子?二皇子朱简数?三皇子朱综霖?五皇子朱信之?
不,没有那么多人。
裴谢堂轻轻闭上眼睛,在脑袋里过了一遍所有的可能,很快得到了一个最为稳妥的嫌疑人。
朱信之的背后有曲家,曲家没参与进来,于家族没有好处,损人不利己,不是这些老谋深算的朝臣的办法。反而因为朱信之毒杀了自己,引得高行止愤恨继而江湖人不满,得失太过明显。另外,朱信之身后有曲家,没理由会找不相干的陈家孟家帮忙。所以,绝不可能是朱信之。
至于朱综霖……
朱综霖这个人,其实嫌疑不是那么大,至少,一直以来裴谢堂都没怀疑过他。哪怕是看走眼,裴谢堂都坚信自己的判断。